查看原文
其他

“网页抓取”经典案例:五年官司领英仍败诉

China IP 国际部 CIPToday 2022-06-09



4月18日,美国联邦第九巡回上诉法院维持了其原裁决,即美国数据公司hiQ Labs, Inc.从美国职业社交平台领英公司(LinkedIn)的公开资料中大量抓取数据可能不违反于1986年颁布的联邦《计算机欺诈和滥用法案》(Computer Fraud and Abuse Act,简称为CFAA)。CFAA法案诞生于互联网兴盛之前,近年来引起了越来越大的争议。这使该案在美国备受关注。


领英公司于2002年成立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山景城,于2016年被微软收购。领英几乎可被称为具有社群功能的在线简历始祖:用户在领英网站上建立个人档案,包括教育背景、工作经历、技能等信息。hiQ成立于2012年,一直是一个员工人数少于50人的小型数据分析公司,其2021年收入接近500万美元。该公司的商业模式是:用自动机器人从各种网页上抓取公开的数据,然后进行整理和分析后并将分析结果出售给相关企业,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做出关于人力资源的决策,尤其是留住优质人才。



第九巡回上诉法院的合议庭援引了美国最高法院在2021年6月的一个裁决,在那个案件“Van Buren诉美国(Van Buren v. United States)”中,最高院缩小了反黑客法的范围。Nathan Van Buren曾是佐治亚州的一名警察,因缺钱向他人求助。此人将该警察的意图汇报给了美国联邦调查局(FBI)。FBI设下圈套,授意此人怂恿该警察提供“佐治亚州犯罪信息中心”数据库中的一个车牌号,以求证该车牌号的主人是否为一个卧底警察。该警察拥有该数据库的访问权限,于是照办提供了信息,获得了6,000美元报酬。FBI在佐治亚北区联邦地区法院起诉了Van Buren。地区法院判了Van Buren入狱18个月。最终,最高院判定他的网络访问行为没有超出授权范围(exceed authorized access),不应以CFAA法案作为依据来进行判罚。


这次,依据Van Buren案件的裁决,第九巡回上诉法院支持了hiQ的抗辩理由,裁决它在收到领英发出的一封停终信(cease and desist letter)后继续爬取其数据的行为不违反CFAA法案。在那封信中,领英声称hiQ收集其网站上的用户信息违反了该公司的用户协议,并将他们的用户的隐私置于了危险之中。


2017年,hiQ先发制人地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北区联邦地区法院起诉了领英,指控其通过法律、技术等多种方式阻止hiQ复制领英用户的公开个人资料,还向法院申请了一个临时禁令。该地区法院认为hiQ公司使用了网络爬虫技术抓取公开数据是不违法的。法官同意了hiQ的初步禁令申请,禁止领英在案件审理期间干扰hiQ的数据抓取。法官认为,CFAA法案不适用于此案。领英对此裁决提起了上诉。2019年,第九巡回上诉法院维持了加利福尼亚北区联邦地区法院的2017年裁决,认定网页抓取不属于CFAA法案中“未经授权访问受保护的计算机”行为。2020年3月,领英继续向美国最高院提起了上诉。2021年6月,最高院将该案发回了第九巡回上诉法院,希望结合Van Buren案的判例重新审视CFAA法案的适用范畴。最终,该上诉法院维持两年前的裁决。该裁决指出,“公共网站的一大基本特征,就是其中公开可见的部分不受访问限制;换言之,这些部分将对任何拥有网络浏览器的访问者开放。”


企业律师和隐私保护的倡导者们曾经密切关注Van Buren案。对于2021年的裁决,律师们认为它限制了公司用于惩罚内部人员的法律的范围,而隐私保护的倡导者们则担心公司大规模收集公共数据以制造可能将消费者置于危险之中的产品。


资料显示,自2016年起,中国的网页抓取案件共计49个,大部分为刑事案件,涉及侵犯著作权罪、非法经营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诈骗罪、敲诈勒索罪等,也包括部分民法案件,主要涉及著作权和不正当竞争纠纷。其中非常著名的案件是2017年的微博运营方北京微梦公司和蚁坊软件关于“鹰击系统”的案件以及2018年微梦公司与云智联公司关于“超级星饭团app”的案件等。


英文投稿及市场合作:

jane.jiang@chinaipmagazine.com

18911449529(微信同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